圖片




      2002年11月召開的十六大,是中國共産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深刻闡明了黨在新世紀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建設什麼樣的黨等重大問題,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了全面部署。大會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标。
    (一)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國内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冷戰結束後,世界呈現多極化趨勢,伴随着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科技日新月異,各國綜合國力競争日趨激烈。
  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黨中央認識到經濟全球化趨勢是不可逆的,因此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黨的十五大提出,對外開放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要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發展開放型經濟。1997年下半年,東南亞國家爆發金融危機,中國外貿進出口受到嚴重沖擊,經濟發展遭遇較大困難。黨中央果斷采取措施擴大國内需求,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加大出口退稅。各種對策措施逐漸起效,中國經濟持續增長,1999年下半年起大幅回升。
  1998年,黨的十五屆二中全會總結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時提出,我們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參與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争;既要充分利用其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有利條件和機遇來發展自己,又要清醒認識和及時防範其中可能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和風險,穩步推進對外開放,趨利避害。此後,黨中央又提出,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要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又要堅持獨立自主,加強防範工作,切實維護我國經濟安全,更好地發展壯大自身。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加入世貿組織是具有曆史意義的大事,将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争的有利位置,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綜合國力的競争,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争。為了順應科技進步的潮流,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屹立不倒,1995年5月,黨中央正式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思想,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為了鼓勵科技工作者不斷創新、建功立業,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2000年起設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同時,面對中國經濟高速粗放增長,黨中央高度重視并緻力于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黨的十五大和1998年3月召開的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都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我國跨世紀發展的重要任務。
  到2000年,中國實現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九五”計劃的勝利完成,意味着我國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标,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為中國經濟及社會發展描畫了新的藍圖。
  祖國的統一事業也取得了極大進展。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鄧小平“一國兩制”的構想,順利實現了對香港、澳門恢複行使主權,完成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要一步;同時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台獨”活動,推動兩岸交流。事實表明,“一國兩制”是解決曆史遺留問題、保持港澳回歸後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從嚴治黨是中國共産黨的優良傳統,黨的建設始終是黨工作的重點。在希望與挑戰并存的新世紀,改革處于攻堅階段,黨作為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不斷研究和解決前進路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認真思考如何加強自身建設,帶領全國民衆在已有成就上繼續開辟光明的未來。十五大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總目标:要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2000年1月14日,江澤民在十五屆中央紀委第四次全會上強調,“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治黨始終堅強有力,治國必會正确有效”。他完整提出“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不斷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兩大曆史性課題。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提高領導幹部素質,則是推進黨的建設的關鍵所在。1998年11月至2000年底,全黨在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中分期分批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内容的黨性黨風教育。“三講”教育是新的曆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特别是領導班子建設、領導幹部思想政治建設的一次創造性實踐。同時,黨中央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
  在這樣的國際、國内環境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應運而生。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分析國内外形勢、黨所處的曆史方位和肩負的曆史使命的基礎上,通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加強黨的建設的實踐,逐步加深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
  2000年2月25日,江澤民在廣東省考察工作時,明确提出“三個代表”要求,即中國共産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月14日,江澤民在上海主持召開江蘇、浙江、上海黨建工作座談會時表示,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2002年5月31日,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進一步闡釋了“三個代表”要求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為十六大的召開做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論準備。
    (二)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産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出席大會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代表全黨6600多萬黨員。
  大會分為五個部分:聽取和審查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審查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中國共産黨章程(修正案)》;選舉十六屆中央委員會;選舉新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江澤民首先代表十五屆中央委員會作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他回顧了十五大以來黨領導全國人民在改革發展穩定、内政外交方面開展的工作,總結了1989年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13年奮鬥曆程和基本經驗。他指出,十五大以來,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不斷開拓創新,繼續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公有制經濟進一步擴大,國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較快發展。根據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國廣泛開展雙邊和多邊外交,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和合作。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全面推進。10條基本經驗既是黨的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全國各族人民實踐創造的智慧結晶。大會通過了江澤民所作的報告,通過了《中國共産黨章程(修正案)》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大會選舉産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黨的中央領導集體順利實現新老交替和平穩過渡。大會選舉出新一屆中央委員198名,候補中央委員158名,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21名。新進入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和候補委員達180名,占到一半以上。這些成員全部是新中國成立後參加工作的,其中有一些是改革開放以來參加工作的年輕幹部,平均年齡55.4歲,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8.6%。這些新的“血液”顯示了黨和國家的事業後繼有人,必将極大鼓舞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信心百倍地共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11月15日,黨的十六屆一中全會選舉産生了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通過了中央書記處成員。選舉胡錦濤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吳官正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三)
  十六大是中國共産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也是黨在開始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的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深刻闡明了黨在新世紀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實現什麼目标等重大問題。十六大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了全面部署,是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世紀、新階段奮勇前進的行動綱領。大會對于确保中國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保持穩定和生機,确保黨始終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确保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十六大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産黨章程(修正案)》提出:“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标是實現共産主義。中國共産黨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曆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黨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在這種情況下,黨必須根植于現實,研究黨的建設問題,做到既不割斷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後于時代、又不超越階段現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總結了黨成立後得以保持先進性的曆史經驗,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并結合世界範圍内執政黨興衰成敗的曆史,抓住了新的曆史條件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要害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全黨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四)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标,從經濟、政治、文化、黨的建設等方面勾勒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藍圖并進行具體部署,順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會指出,21世紀頭20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标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基點,十六大全面擘畫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目标,要求“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大會強調,為了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标,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牢牢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的進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基本實現工業化,大力推進信息化,加快建設現代化,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方面,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同時,必須毫不放松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地把反腐敗鬥争深入進行下去。這對于動員全黨集中力量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十六大對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作出全面部署,特别為鞏固和擴大黨的群衆基礎、提高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提出了具體措施。進入21世紀,随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我國出現了新的社會階層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為适應新情況,黨中央及時提出“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衆基礎”的要求,加快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組建黨組織,不斷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2001年8月起,開始在新的社會階層中進行發展黨員的試點工作。十六大通過的《中國共産黨章程(修正案)》明确提出“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規定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及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願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交納黨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産黨。在發展黨員方面,特别提出要“注意在生産、工作第一線和高知識群體、青年中發展黨員”,“要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鬥、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吸收到黨内來”。黨章對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黨委内部議事和決策的基本制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黨的各級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黨的紀律檢查機關的主要任務、黨組的地位和任務等也作了明确要求。這些規定對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完善黨員結構,提升黨員素質,優化幹部隊伍,使我黨的工作更好地适應民衆需求,黨和全國民衆同心協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體而言,十六大科學總結了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标,确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奮鬥目标,對于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夏靜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


鍊接:https://mp.weixin.qq.com/s/czPEuzDTkveSWYjcT9xL-w



Copyright © 2005-2023 乐虎游戏官网网站入口-乐虎游戏手机平台官网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 皖ICP備07007161号-1| ahdq2@163.com

Baidu
sogou